|
【踢著足球逛陜西】藥王故里,大美銅川!跟隨群眾足球聯賽的進程,我們將帶大家走遍陜西,了解陜西各個市、縣的文化、美食!不管你身在哪里,都和綠蔭體育一起來領略下藥王故里——銅川的魅力吧! 銅川市南面豐沃的八百里秦川之地,北靠奇特的黃土高原之陜北大川,為關中與陜北的銜接地帶,來銅川一定要到這些地方打卡! 照金香山 香山的森林很茂盛,放眼望去,一片綠海,風景最美的是東西兩峰,因為地勢高,可以縱觀全部的景色。 藥王山 藥王山本名五臺山,由五座山巒組成,遠遠眺望,綠樹叢中,殿宇環山依巖而建,氣勢壯觀迷人,有南庵,石林、藥王洞、呂祖道遠、碑林、關帝廟、石佛洞、藥草標本館等景點,山上看耀州全貌,是天然氧吧 陳爐古鎮 陳爐古鎮位于銅川市印臺區,是宋元以后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 除了美景當然少不了美食。銅川的美食具有介于陜西南北之間的特色。銅川特色風味的美食品種繁多,無一不讓人津津樂道。 耀州窩窩面 窩窩面是耀州獨有的頗具特色的一道地方名菜,據說始于清代道光年間,如今走遍三秦大地乃至整個中國,也絕無此菜蹤影。 燴煮成的窩窩面盛在極其精細的瓷碗中,置于宴席中央,蒸氣裊裊,香味四溢,未曾下口,便叫人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大有“此肴應為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之感慨。 耀州疙瘩 “捏疙瘩”其意就是包餃子。耀州疙瘩小如大指甲蓋,源于慈禧太后逃難到西安時的貢品,后流傳民間。耀州疙瘩一百個為一斤,非羊肉大蔥不包,雖小如指蓋,卻也皮薄餡多,頗費功夫。 陳爐潑面 陳爐潑面以“稀”、“煎”、“汪”為特色,潑面的“稀”和岐山臊子面的“一口香”有異曲同工之處;“煎”是指澆湯一定要用滾燙的熱油;“汪”是指放的板油,油光發亮。當然湯料也是有所講究的,在清水中加入茴香、大料、八角、桂皮等香料,并以醋、醬、鹽調和。酸中帶咸、咸里透香,每一口都刺激著味蕾。 手掰老豆腐 不得不說老豆腐是宜君當地一大特色,是高蛋白,低脂肪綠色食品。老豆腐選料較為嚴格。碗里的佐料也很講究,如小磨香油,芝麻醬,蒜泥,辣椒油,鹽水,醬油,醋等吃起來很過癮,特別的豆香味和醋香味,清香可口很有滋味。而鐵板老豆腐是用鐵板烹制方法體現熱吃豆腐的那種香、軟、滑的口感。鮮艷的色澤,光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怎么能不多吃幾口! 咸湯面 咸湯面依當地口音,一定要讀作“han”湯面。咸湯面的精髓在于那一鍋面湯,用了三十幾種調料熬制而成。咸湯面的面是堿水面,提前煮好晾涼,吃的時候再盛在碗里,用那一鍋豐盛的面湯 “泖”幾遍,待熱透,再加上幾片煮好的老豆腐、一撮油豆腐絲,撒上生的蔥花、韭菜,再極其關鍵地澆上油潑辣子,一碗“咸湯面”大功告成! 耳朵套 這道銅川美食歷史也是相當的悠久,據說是秦漢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呢,每年到冬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耳朵套吃,據說吃了它就不會凍耳朵了。耳朵套分為蕎面和白面兩種,可以炒著吃,可以澆汁也可以油潑。每到飯點,賣耳朵套的小飯店總是食客滿滿,大多數回頭客,如果你們有機會來銅川,這道無與倫比的美味絕對不能放過。 跟隨2021-2022泰山保險陜西省群眾足球乙級聯賽的腳步,來銅川看球,品銅川美食,賞銅川美景! 來源:騰訊網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