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野”景點暗藏風險 外出旅游要好玩更要安全外出旅游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圖/新華社 旅游者參加溯溪活動要由專業人士帶領 圖/新華社 景區在危險地段要設置警示標志 游人在體驗水上漂流項目 夏季玩水首先要保證安全 圖/新華社 連州大東山瀑布群 王超 攝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當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但本應開心快樂的“上山下海”戶外之旅,卻安全事故頻發。日前,有著網紅打卡點之稱的四川彭州龍漕溝區域突發山洪,導致多人被困,最終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這一旅游安全事故引發公眾關注,也敲響了戶外出游安全風險的警鐘。尤其是景色秀美卻未經開發的網紅“野”景點,看似適合拍照、清涼避暑,實則可能暗藏風險,旅游專家認為,玩得開心也要遠離危險,“對自然敬畏,對生命負責”。 新聞背景: 近一段時間,也是汛期災害事故易發多發時段,多地發生旅游安全事故。8月13日15時30分許,四川彭州龍漕溝區域突發山洪,導致多人被困。據彭州官方8月14日通報,截至當日13時,此次突發山洪災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此次發生山洪災害的龍漕溝是一處未經開發的網紅打卡點。由于“龍漕溝”屬于地質災害點,當地人一直未將其開發成正式的景區。但就是這個當地人眼中的險地,卻因多名旅游博主的介紹,變成了值得前往的“野生網紅打卡地”,在部分社交、旅游平臺上擁有大量徒步、露營、玩水的推薦信息,甚至在一些龍漕溝露營攻略中,還不乏如何規避當地管理禁令的內容。不少游客被好看的照片和視頻吸引前往,完全無視現場“禁止入內”的警示和提醒。最終,因突發山洪而導致悲劇發生。 8月1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向四川全省各級文旅部門及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行社等發出《關于注意應對極端天氣確保旅游安全的通知》,要求深刻汲取8月13日彭州市龍門山鎮龍槽溝突發山洪造成群眾傷亡的教訓,舉一反三,充分認識防范應對極端天氣保障旅游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根據媒體調查,像龍漕溝這樣的“野生景點”還有很多。近年來,發掘未被開發的“野生景區”似乎已經成了部分游客選擇的一種趨勢,尤其是夏季炎熱,不少游客熱衷于尋找“小眾避暑地”。但值得注意的是,類似存在安全隱患的“網紅景點”引發意外在今年暑期并非個案。 據媒體報道,河南駐馬店8月13日就發生了一起溺水事故:家長帶娃野泳,在被勸說的情況下仍無動于衷,孩子隨后意外溺水,幸好救援隊就在旁邊及時將其救起。 而在7月31日下午,在青島市澳門路海域兩名才考上大學的學生為了親近大海,違反規定翻過護欄,到海岸線邊的平臺上拍照,被漲潮的海水打倒,海浪卷走后遇難。再一次提醒游客一定不要去防波堤上或未開發、未對公眾開放的海邊游玩。 更早前的2019年8月,在有“中國的仙本那”之稱的湖北恩施“躲避峽”中,一場山洪導致13人遇難。據了解,“躲避俠”所屬的屏山在建景區至今尚未達到景區開放條件,就在事發前,當地主管部門還發布了說明屏山在建景區相關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存在安全隱患。但即使到了現在,在社交平臺上搜索“躲避峽”,推薦該景點的帖子依然數量繁多,部分帖子獲得極高點擊量和轉發。 案例分析: 野游,廣東也曾有慘痛教訓 2020年8月18日,來自佛山的12人擅自進入英德市橫石塘鎮石門臺自然保護區游玩,由于天氣突變,上游下大雨,溪水短時暴漲,致7人被洪水沖走。經過緊張搜救,7人中4人被救起,3人不幸溺水身亡。 石門臺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地質地貌復雜多樣,峰林峽谷瀑布眾多,生態景觀奇特秀麗,近年來十分受戶外探險一族青睞。當時在熱門網絡平臺上就有不少網友分享夏天在石門臺溯溪和玩水的視頻,有的還是一家老小出動。 2019年,英德出臺《關于嚴禁在廣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的通告》,禁止個人和單位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游玩、用“三無”船舶載客及擅自開礦、砍伐等違法活動。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也在進入石門臺保護區路段設置了大量的警示牌,勸導群眾。 然而,通告和警示牌無法阻擋“驢友”的闖入。據了解,每年都有不少“驢友”違規闖入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且發生類似事故。2019年7月12日,4位“驢友”被困保護區,多方營救6小時才使他們脫險。2015年9月19日晚,兩隊“驢友”共47人到保護區中崆大峽谷游玩,突發洪水,導致6人死亡。2014年8月12日,13名深圳“驢友”相約前往中崆大峽谷登山、溯溪,途中遭遇山洪,后經當地警方和救援人員連夜冒雨緊急援救,12人成功脫險,但1名“驢友”不幸遇難。 除了未經開放景點存在風險,已開放景區也曾發生山洪導致的較大淹溺事故。2016年5月28日,位于臺山市端芬鎮的鳳凰峽景區受強降雨影響突發山洪,導致部分參加漂流活動的游客和漂流河道周邊人員被山洪沖走,事故共造成8人淹溺死亡、10名游客受傷。事后,給予當地6名干部黨紀、政紀處分,景區兩名負責人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相關組團旅行社也被實施行政處罰。 專家建議: 旅游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西藏科學探險協會和中國探險協會會員孫吉是土生土長的的四川人。他對羊城晚報記者介紹,今年暑期成都地區經歷了歷史罕見高溫,游客對玩水避暑需求很大,加上戶外露營休閑方式興起與去野外玩水避暑等結合,成為很多市民一家老小暑期出游的選擇。在出游目的地選擇上,現在游客受社交平臺自媒體和流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要正視,“網紅”景點以傳播吸引很多游客,其中不乏常規景點之外的被挖掘,可能會帶來更多新鮮感和刺激體驗。選擇更多元之余,“野”景點的宣傳傳播上大多存在不全面的情況,甚至缺乏對潛在危險性和注意事項這一重要的信息傳遞。例如此次龍槽溝所在的龍門山一帶地質條件不太穩定,所以在這些地方去游玩的時候,就特別需要提前了解其潛在自然災害。目前的社交平臺旅游自媒體恰恰缺乏這一方面的信息,只是告訴大眾這里景色很美、很涼爽、適合打卡拍照。 孫吉認為,目前普通游客一方面缺乏接收相信風險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缺乏了解旅游風險信息的主動性,“因此,我們全社會都應該加強針對突發情況的避險教育、災難教育,甚至自然觀察教育,這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個人的責任。”他建議,對于游客個人來說,對自然戶外的潛在風險,擁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十分必要,才可能遇到突發情況時最大限度的避險和自救。 同時,孫吉表示,現在網絡上能查詢的信息非常多,我們出游前,要先查詢好出游地區的地質條件、天氣條件、自然環境等,事先及時掌握好可能的突發因素,以對自己的出游安全做出一定的預判。“盡量不要太自作主張到不熟悉的環境里面冒險,更不能盲目自信。”他強調,當災情即將到來的時候,特別是當地政府或管理人員作出了預警,要求撤離,一定要堅決服從管理,“敬畏自然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對于這種“野生景區”的安全保障,僅僅有防護網和提示牌并不夠,特別是類似龍漕溝這樣的“網紅打卡點”每年夏天都有游客前去的情況下。面對大量游客進入,當地除了必要的及時勸阻與疏散,也不妨提前設置必要的逃生通道以及救援措施,以防止意外。 提醒: 據了解,為確保汛期暑期旅游安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入夏以來,已發出多次安全提示提醒民眾強化安全防范意識,做到安全出行、快樂旅游、平安回家。其中,6月中旬,提示廣東省已進入主汛期,強降雨、臺風、雷暴等極端災害天氣多發頻發,容易引發道路交通、山洪、泥石流、滑坡等事故災害。下雨天,地面濕滑,容易誘發道路交通、地質災害等安全事件,出發前要提前了解始發地、目的地防控形勢、天氣變化、交通狀況、景區客流等安全條件,及時關注氣象、衛健、文旅、應急等部門發布的預報預警、出行提示信息,科學合理規劃旅游線路,克服僥幸心理。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特別提醒,遇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不要前往山岳型、涉水型旅游景區景點游玩,防范山體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自覺遵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公告、禁令及安全提示,不得進入未開發、未對社會公眾開放的自然保護區、庫區、無人島、海灘、網紅景點等不明區域開展游覽、戲水、探險、露營等活動。敬畏自然,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隨著暑期旅游旺季到來,7月29日,廣東省官方提醒:暑期出游要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提醒,我國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地強降雨、臺風、高溫等不良天氣頻發。針對露營熱潮,提示不得擅自在飲用水源區、森林防火區、峽谷、河道管理范圍內、水庫、無人島等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明令禁止或可能發生山洪、泥石流、坍塌等重大安全風險的區域開展露營。不在林地、草木繁盛、樹葉堆積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區域吸煙、燒烤或者使用明火。露營時應密切關注氣象、應急等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信息,遇臺風、強降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時立即停止露營,轉移至安全區域。 專家建議,身處野外,如感覺可能受到洪水威脅時,應有組織地提前向山頂或高地等高處轉移。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時,要以最快的速度撤離。 尤其要注意的是,脫離現場時,應就近選擇安全的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此外,山洪流速急、漲得快,不要輕易游水轉移,以防止被山洪沖走。 來源: 羊城晚報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