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傳承,“醫”生相伴。今天,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
如今,醫療問題不僅僅是看病,更是治未病,康養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近日舉行的2022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推動長三角康養基地規劃和建設,共同促進民生領域高質量發展。
一體化牽出養老“幸福線”
早在2019年11月,第二屆長三角民政論壇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民政部門共同決定,將“養老服務合作”納入各自“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健全養老服務規劃制定的協同機制,逐步實現長三角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等,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發展。
針對部分失能老人反映的“到長三角養老無法享受長護險待遇結算”等問題,上海市醫保局從2021年起牽頭試點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有分支的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已覆蓋江蘇、浙江兩省10個市,進一步滿足失能老人異地養老需求。
今年6月30日,長三角信用就醫項目啟用,首批在瑞金醫院和第六人民醫院開展全流程實測。未來,長三角區域來滬就醫的參保人,在完成信用就醫簽約后,便可享受無感支付的醫保服務。

“惠民就醫”長三角跨省通辦功能上線試運行
長三角各地積極探索一體化養老。今年以來,安徽宣城與上海松江區、徐匯區和浙江嘉興市簽約后,繼續對接湖州市、無錫市,推進廣德、長興、宜興合作建設長三角幸福頤養標桿區;安徽蕪湖則與上海普陀區簽訂了《長三角養老服務領域人才建設與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將蕪湖醫藥衛生學校打造為“長三角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
一體化培育康養“聯合體”
在今年上海兩會上,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提交《關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中醫區域高質量聯動發展的建議》,提出以打造高端名醫診療中心與展示傳播中醫藥傳統文化為目標,充分發揮長三角名中醫及各中醫流派優勢資源,并要建立互聯網醫院醫療協同機制等。

這項提案的發起者之一,九三學社上海市委醫衛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醫院院長鐘力煒認為,康養一體化在長三角有潛力,更有實力。
加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中醫聯合體建設,是上海市中醫醫院承擔的醫聯體重大項目。鐘力煒發現,各城市可擔負不同層面與分工的恰當職責,以配給、重組有效資源用于異地養老,從而謀求各自經濟發展。
“在異地康養中,可探索數字化醫療社區新模式,破除空間限制,進一步滿足集中異地養老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鐘力煒認為,這為異地養老的推廣提供可實現路徑。此外,在一體化康養中,治未病模式下的適老性健康管理的關鍵裝備研究同樣重要,應運用中醫診療技術及非藥物診療特色,實現日常健康管理監測。“通過數字化遠程技術,以醫聯體為載體,實現醫院與醫院之間的信息互通,包括遠程會診、MDT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查房等。加強日常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實施慢病管理等。”

鐘力煒建議,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提供智慧服務,如健康數據分析、醫保數據分析、藥品數據分析、中醫藥特色服務數據等,結合不同區域基礎與稟賦,推動集中異地養老方面的協同與合作,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一體化吸引機構“新勢力”
今年2月,上海市發布《上海市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鼓勵各類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

今年1月10日,國華人壽上海普陀國際康養中心開工,標志著國華人壽布局康養戰略邁出關鍵性步伐,其還將建設上海崇明國際醫養中心,形成在上海“一城雙中心”的康養格局,在醫療、康復、照護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6月30日,上海市健康養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由光明食品集團、中國太保等共同出資成立,突出康養結合特色,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和產品,包括建設綜合性健康養老服務社區、精品老年公寓以及為老服務中心等,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水平。
8月16日,國投健康公司到鹽城考察,由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鹽城市城鎮化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運營的國投健康長者公寓。
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康養項目的一體化正豐富長三角銀發族的生活,讓更多人擁有“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歸來仍少年”的多彩晚年。
來源:滬蘇浙皖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