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旅居不能一個模板鋪到底一入冬,旅居就變得火熱,尤其是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來此避寒的“候鳥式”旅居客。 旅居,簡而言之,就是選擇到外地生活一段時間。近年來,各地為了吸引游客,大力推動旅居發展。比如云南出臺《加快推進旅居云南建設三年行動》,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個以上鄉村旅居重點村。 政府部門的助力推動,無疑對旅居發展是利好,如何才能把這件好事辦得更好? 避免一個模板鋪到底 旅居客群屬于度假休閑的大眾階層。從一些地方旅居的實踐看,硬件開發應力求與客源需求相對應,供過于求意味著隱患。 比如近兩年,毗鄰京津的個別城市對空心村的舊房屋實施大規模改造,集中建成“××院子”,事后發現這類住所并不容易出手,造成浪費。 旅居供給的價位應適合主流客群,即設施、配套、服務,要物美價廉,占較大比重的應是經濟實惠型產品。筆者曾體驗云南普洱墨江縣的旅居生活,當地日均食宿僅需80元,業余時間大多是外出釣魚,一個月花費2000多元。一些鄉村“農家樂”“空心房”,加以適當改造、配好食宿、改善環境,便可滿足大眾旅居需求。 旅居者來自四面八方、經濟條件也不相同,旅居目標和消費檔次自然就多樣,因此旅居產品類型應盡量豐富。僅以吃飯為例,有的能有食堂供餐就可以,有的愿意與房東“同餐共飲”,有的則喜歡自己采買和烹飪。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是如此。這就需要多樣化配套相應服務,而不是一個模板鋪到底。 不少地方為求事半功倍之效,習慣于打造“可復制”的樣板。對旅居來說,復制應僅限于方法,而非村落或旅居產品,否則便會“千村一面”。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易地搬遷、改善公共服務中,把整村改造變為模板化,不論歷史長短都建村史館,實踐證明游客并不贊賞。 村容寨貌的審美程度,關乎旅居者的選擇熱情。開展旅居接待的村寨,應引入專業策劃與設計力量。對于突兀的太陽能熱水罐、外貼院墻和地面的瓷磚、焊接安裝的鋼管鐵門、張貼滿街的大小廣告,應列為引導改善的重點。可參照鄉村旅游或依據旅居標準,對有關村寨或接待農戶予以評等定級。 在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應落實到為旅居者排憂解難。比如在交通層面,無論是加密航班和高鐵車次,還是擴大高速路覆蓋面,抑或是提升汽車租賃便利度,都要下決心突破瓶頸;建筑層面,要本著環保和實用原則,盡量使用環保建材,解決潮濕、蚊蠅、衛生等問題;生活層面,則應積極打造便利生活圈,水電煤供應、購物采買、外出交通等都相對便利;也要對應急、救助等突發事件有基本保障。 用好資源“黏住”客戶 享受宜人氣候只是旅居的基礎要求,還應突出展示文化與民俗。許多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應做好挖掘和闡釋,引導旅居者體驗品味。如土坯房、杈杈房、干欄房、石板房等各式各樣的傳統民居,當地的衣著服飾、婚喪嫁娶、民俗節慶、生產勞作等都是值得開發的文化資源。 旅居還要做好參與性體驗項目。一些展示性的生產作坊,如浙江景寧的豆腐工坊、松陽的甘蔗熬糖作坊,以及采茶、摘果、收菜等參與性活動就是不錯的嘗試;還有非遺生產展示項目,如打制銀器、百工制作、紡織刺繡、農民繪畫等也能讓旅居者有所為有所樂;還有普洱茶制作、咖啡烘焙、火腿腌制、琵琶豬制作,這些“隱藏款新特產”都具有開發性和趣味性。 餐飲也是重要一環,要倡導旅游餐飲創新。對旅居者而言,目的地餐飲大都富有特色,更高目標是普適性和融合性,需要就地取材、大膽創新。如昆明某餐廳的“滇料西做”、拉薩某餐館的“藏料內做”,就有現實示范價值;還有普洱、滇紅的喝法,除了單獨的品飲,也可探索“+氛圍”“+茶點”,如英式的下午茶、沉浸式實景茶歇等,讓云南高端飲品由單一向復合、由解渴提神向休閑品味轉變。 為了更好“黏住”客戶,在做好旅居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可加強與目標客源地的溝通與協作,包括政府公關、企業協作、客源互送等。 比如,可積極開拓有組織的客源輸送渠道,與目標客源地的工會、老干辦、自駕協會、體育訓練隊等溝通,爭取組織群體性的客源;還可加強與中高檔次康養機構協作,通過獎補或優惠,組織養老、康養客群前來旅居。某些養老連鎖機構就進行了探索,入住者花費一定費用,可在30多個城市“遷徙”度假。 宣傳層面,要加強宣傳營銷針對性。既要保持常規性、全媒體宣傳,也要借助活動、展會進行推介,更要挖掘旅居者的感受體會,讓旅居者成為擴大口碑效應的宣傳員,現身說法介紹真切感受。 編輯:金文婕 審核:王仕偉 版權聲明: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